近期醫藥板塊最值得期待的大事無疑是“生物醫藥振興規劃”,100多億元的扶持資金令投資者對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且平均每個新藥將獲得500-1000萬元項目資金也相當可觀。 中國醫藥(15.82,-0.04,-0.25%)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首先糾正了“生物醫藥振興規劃”這個提法。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好像應該叫戰略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以前出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那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 對于市場上最關心的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的兩大熱點問題——出臺時間和重點支持品種,于明德總結為:“時間不會太長,數量不會很少。”他估計出臺時間應為10月份,將有20多個品種獲得國家重點扶持。 “十二五”規劃最早10月底出臺 之前,有知情人士稱,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可能本月月底就能出臺。“我估計出臺時間將會在10月,” 于明德分析道,“常規情況下,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建議在先,國務院“十二五”發展計劃在后,然后各個子行業的再在后,是這樣一個順序。但是這個建議應該在五中全會上出,這個會議10月份開,所以我估計(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出臺時間應該是10月下旬或者11月。” 按此推算,還需再等2、3個月,此規劃才可能出來。但是從源頭上改變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不利狀況卻是迫在眉睫。過去我國生物醫藥是“以仿為主”,重科研輕開發。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雖然我國在生物醫藥的上游技術同國外相比落后5年,但在具體實施的下游技術上卻至少相差15年或者更久,而重復開發造成的資源浪費,未實現規模效應使得產品競相降價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外部市場出現變化,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就會處于被動的局面。 將有二、三十個原創新藥問世 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雖然未露出真容,但是大的輪廓已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對外透露:“在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中,將促進生物產業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將落子國際化戰略。”由此可見,規劃出臺后將大力推進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朝國際化發展。 “走國際化道路一定是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這是明確的。”于明德說,“其中一個方面是研發,我們現在要在過去的基礎上有較大的突破。這是通過中長期規劃以后、重大新藥創制計劃的落實來實現的。目前已經完成一個‘五年計劃’,再來一個‘五年計劃’,估計中國會在這10年期間有20、30個原創新藥問世。那么我們就和世界上有創新能力的國家站在了一個方隊里。” 制劑是重要目標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的另一個重點是制劑。“要創造條件加快制劑走出去的速度,特別是走向美國、歐盟、日本這樣的主要消費市場。”現在,標準不同是橫亙在制劑出口面前的最大障礙,所以“哪家企業能達到國際標準,哪家企業就能參與競爭。” “我們預計,‘十二五’期間可能有60、70家企業會達到美國、歐盟或日本的質量標準,那么就有可能和他們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這是一個質變。過去我們僅僅有原料,沒有制劑,那么我們下一個‘五年計劃’的目標就重點要放在制劑上。”于明德說。 更深一步的說法是,國家正在從100多個原創新藥中遴選出10多個更成熟的品種,作為重點支持對象,而在這些品種中,生物藥和化學藥居多。于明德相當肯定地表示:“從中會脫穎而出20多種,跟它們這么多年基礎工作的成熟程度有關系。” 但是具體名目他不便點出,只透露:“我說這個數字可能還稍微保守了一點,因為國家支持品種的科研工作有相當一部分到了末期,有的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突破的全部工作。”這其中,疫苗、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抗癌藥物等都有,能夠明確的一點是,生物藥是最多的,“化學藥的創新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所有方面的探索都比較充分,生物藥起步比較晚,我們和國外的差距也比較小,許多方面還沒被人探索過,所以成功率高。” 相關公司利好消息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對《證券日報》表示:“本次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主要規劃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抗克隆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所以主要將對具有這些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帶來利好。” 郭凡禮還舉例說:“比如基因藥物可能會對雙鷺藥業(44.00,-0.59,-1.32%)產生利好。”雙鷺藥業是我國基因工程藥物產業的先鋒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發及生產,包括腫瘤藥、心腦血管藥以及人體器官移植藥物等。雙鷺藥業近年來主攻基因工程藥物領域,公司的主導產品有貝科能、雷寧、歐寧以及立生平等品種都是針對腫瘤、心血管以及肝病等領域的。 而單克隆抗體藥物可能對華神集團(15.27,0.56,3.81%)帶來利好,“目前單克隆抗體是生物醫藥產業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約占到全球生物制藥市場的35%左右。單克隆抗體藥物作為華神集團制藥業務的重頭,公司在單克隆抗體藥物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以促進公司業績的增長。作為單克隆抗體藥物的領先企業,華神集團將顯著受益于此次的生物醫藥產業振興規劃。” 加速醫藥市場洗牌 GMP認證導致部分藥廠停產,對企業的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如美羅藥業(9.16,-0.06,-0.65%)。但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則不會產生類似的負面效應。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說:“規劃的出臺意味著國內醫藥行業將迎來國家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今年中央財政安排300億元左右的資金帶動生物醫藥企業投資,主要推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的培育,重大新藥的研發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 “長期以來,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以‘投資少、見效快、收益高、風險低’的仿制道路見長,在重復建設的不利影響下,企業規模小、資金投入和研發投入不足、單位成本高、規模效益差、市場占有率低,同時缺乏良好的外部環境對生物醫藥產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郭凡禮這樣總結生物醫藥產業的問題。 他認為,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出臺后將帶動我國醫藥市場洗牌加速,產業整合也將進一步加快。“未來生物醫藥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生物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出臺后將這些不合理的生物醫藥格局進行重新整合,雖然短期來看有可能損害中小企業的利益,但是從長期來看這樣可以保證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更加健康地運行。” 記者手記 采訪中,總感覺“生物醫藥振興計劃”這幾個字的所到之地,處處春光明媚。看到動輒成千上百萬的資金將注入或已注入生物醫藥行業,那些阿拉伯數字宛如一條條舞龍隊似的喜氣洋洋。但是一位資深同行卻向我表達了他對這種明媚與喜氣背后的質疑。如于會長所說,我國對于生物醫藥產業的大宗資金支持最早是在2006年,各種創新藥的研發早就開始進行,部分行將結束。生物醫藥出人意料地突然在這個七月流火的季節火爆一時,是我們太缺乏“概念”還是太晚看到其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