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省政府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下稱《方案》)。在這份明確提出打造超萬億元產業規模的《方案》中,明確了一系列建設任務和目標,中山開發區、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等被提及。
《方案》明確了發展目標。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進一步推動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集聚成勢,力爭到2027年,我省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規模超萬億元,規上醫藥工業規模超5000億元,助力我省高質量建設生物醫藥強省。 方案共計三十八條,包括完善產業發展協同機制、加大創新藥械全鏈條支持、加快創新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研發服務平臺建設以及知識產權保護、高水平臨床研究平臺建設、創新藥械在粵產業化、加快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等內容,涵蓋產業發展方方面面。 《方案》提出強化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科研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名列其中。在推動建設藥械注冊指導服務工作站、研檢審綜合技術服務平臺方面,《方案》提出構建廣州黃埔、深圳坪山、佛山三水、中山開發區等一批藥品醫療器械研檢審綜合技術服務平臺,加強藥品醫療器械法規咨詢、科研合作、成果轉化、標準制修訂、檢驗檢測等綜合服務能力,支持創新藥械產品研發上市。《方案》還提到促進包括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在內的一批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形成10個以上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目前,中山的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中山市人民醫院是“港澳藥械通”指定醫療機構。在“港澳藥械通”方面,《方案》專門提到,充分運用“港澳藥械通”政策,加快擴大指定醫療機構和產品范圍,探索逐步擴展適用區域范圍。對于臨床急需的港澳已上市藥械產品,優化審批流程,加快臨床使用。將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審評時限從200個工作日壓縮至80個工作日,上市后變更審批和再注冊時限分別縮減50個工作日,加快港澳外用中成藥在內地市場上市速度。推進大灣區有關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改革,支持大灣區內地九市對接港澳生物醫藥產業,推動粵港澳形成互補互動的醫藥產業鏈條。 當前,中山全力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構建“4+6”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格局。集中優勢資源扶持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其中明確提到,加快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擴區提質,構建“一基地六園區”空間格局,實現產業統籌布局、資源協同配置。所謂“一基地六園區”,即發揮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品牌優勢,將翠亨園區(中山生命科學園等)、南朗園區(華南現代中醫藥城)、民三原料藥產業園區、深中合作創新區生物醫藥園區、岐江新城健康服務業集聚區納入基地范圍的協同發展格局。 ● 點擊查看《方案》詳細內容一審:陳海波 二審:涂莉 三審:萬鶴群 資料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