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馬游樂港口鎮廠區的生產車間內,一些制作完成的碰碰車外殼碼放整齊,等待出庫。回溯過去30余年,這個小小的游藝車里承載了“金馬”的創業史。
金馬游樂港口鎮廠區的生產車間內,一些制作完成的碰碰車外殼碼放整齊,等待出庫。
1975年,16歲的中山小伙鄧志毅,進入中山市機床廠工作。憑借著樂于學習、愛好鉆研的性格,鄧志毅從一名普通的電工做起,很快成長為班組長、車間主任,成為這家國企最年輕的中層管理干部。
但在當時,鄧志毅和他的同事們沒有料到,一場前所未有的體制改革即將到來,并對他們的職業生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刻影響。
1978年底,隨著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商品經濟轉變,由國家統一安排生產任務、統一調撥生產材料的時代漸行漸遠。
到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機床產品滯銷,中山市機床廠逐漸全面停止了機床產品的生產,一邊依靠承擔社會工程項目維持經營,一邊開始探索試制食品機械產品等小型設備,尋求新的出路。
與此同時,往來于港澳和大陸之間的港商和日本企業看中了中山這塊投資熱土,決定聯手將已經風靡日本的游樂園復制到中山。
1983年初,在風景秀美的長江村一帶,一塊4萬多平方米的開闊地帶被人工開辟出來。當地人前所未見的先進基礎設施開始在園區落地,日本企業將太空飛碟、碰碰車、空中單車、翻滾飛車等游樂設備運到了園內。中山市機床廠接到了安裝維護其中多個游樂項目的“大訂單”。
同年8月,全國第一家大型游樂場——長江樂園在中山建成營業,全國游客蜂擁而至。這一盛況,引發了一些人的思考:
“中山人能不能自己搞游藝產業?”
1983年8月,長江樂園正式開業。
鄧志毅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長江樂園開園不久,中山市機床廠就成立了當時大陸第一家生產游樂機械的專業企業,并將商標注冊為“金馬”。中國旅游標志是“馬踏飛燕”,中山機床廠當時將新企業命名為“金馬”,對游藝行業發展寄予了快馬奔騰的期冀。
1984年初,長江樂園里的兩臺碰碰車發生故障,被工人帶回維護。面對這個全新的設備,大家有點無從下手。時任中山市機床廠廠長的李武彪決定,讓技術工人“解剖”碰碰車,一方面為了完成維修,另一方面也為了弄明白,有沒有可能自行研發制造這套“舶來品”。
1983年,長江樂園開業,大陸的市民群眾第一次見到碰碰車。
6個月后,中山市機床廠成功試制出第一臺國產天網碰碰車PPC—101。1984年10月,這款碰碰車在廣州珠江泳場首次投放使用,立即引起轟動。碰碰車場開業的新聞,成為各大媒體新聞頭條。
對于全國各地的國有企業來說,1985年是一個重要年份,很多企業啟動了以實施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改革。中山市機床廠顯然走得更早一些。
1985年,中山“金馬”實現了對碰碰車、小跑車等小型游樂設備的量產,年產量達到1133臺。
中山市游藝產業就此正式起步。